首页 资讯 正文

给鸟儿戴“身份证”!25年,他们守护73余万只鸟类迁徙密码

体育正文 300 0

给鸟儿戴“身份证”!25年,他们守护73余万只鸟类迁徙密码

给鸟儿戴“身份证”!25年,他们守护73余万只鸟类迁徙密码

鸟类的(de)(de)迁徙是自然界最壮美的生命奇观之一。人们(rénmen)是如何窥见这场生命远征的路线和规律的呢?鸟类的种类又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开展候鸟迁徙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给鸟类做环志。 5月30日(rì),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采访了解到,黑龙江兴隆青峰鸟类保护环志(huánzhì)(huánzhì)站自2001年(nián)成立(chénglì),25年间,共计环志监测鸟类168种73万余只,环志监测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环志员董传龙表示,环志工作虽然枯燥,但是很有(yǒu)意义。青峰环志站环志监测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工作人员的日复一日地开展工作。 已佩戴环志环的(de)戴胜鸟。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鸟类环志是一种鸟类记录方式,将国际通行的印有特殊标记的材料佩戴或(huò)植入鸟类身体(shēntǐ)对其进行标记,然后将鸟放归自然,通过再捕获、野外观察、无线电跟踪或卫星跟踪等方法(fāngfǎ)获得鸟类生物学(shēngwùxué)和生态学信息的科研活动。 我国有(yǒu)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候鸟迁徙研究始于1983年的青海湖首次(shǒucì)环志放飞试验。此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常年开展鸟类环志的地点(dìdiǎn),覆盖了东亚(dōngyà)-澳大利亚、中亚-印度和西太平洋等候鸟迁徙通道。 2001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在青峰林场成立了黑龙江兴隆青峰鸟类保护(bǎohù)环志站,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也(yě)成为黑龙江省(hēilóngjiāngshěng)为数不多的集鸟类保护环志站、野生动物救护站和(hé)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三站合一的单位之一。 “长尾雀在(zài)青峰环志之后7天,就(jiù)在大连再次被(bèi)环志,那就是7天飞了(le)(le)1300多公里。”“春天我们环志的鸟,第二年秋天在瑞典发现,说明一个迁徙(qiānxǐ)季,它就飞了2万多公里。”“我们发现过一只曾在10年前被环志的长尾雀,说明这个鸟寿命是可以超过10年的。”当这些戴了环志环的鸟儿再次被发现时,就能获得关于它们迁徙的珍贵(zhēnguì)信息,黑龙江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工作人员董传龙告诉记者,有了这些大量的鸟类环志数据,研究人员得以借此分析(fēnxī)鸟类的迁徙活动,从中掌握鸟类迁徙规律、路径,了解鸟类栖息地的变化。 董传龙介绍,鸟类环志与监测研究工作(gōngzuò)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yǒuguān)鸟类生态学、迁徙(qiānxǐ)路线及中途停歇地的重要信息,是打开候鸟迁徙规律的神奇钥匙。 《全国鸟类迁徙通道保护行动方案(2021-2035年)》显示,通过环志回收,确认了我国(wǒguó)鸟类除南美洲和(hé)南极洲外的世界其他5大洲的30余个国家(guójiā)之间存在迁徙联系;确认了我国重要(zhòngyào)候鸟栖息地1000多处(duōchù),基本摸清了我国主要候鸟种类、种群动态、重要停歇地分布与迁徙规律,为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积累了重要基础数据。 董传龙放飞环志(huánzhì)后的鸟。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鸟类环志具体该如何(rúhé)操作? 自2001年兴隆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建站(jiànzhàn)之初,董传龙就在这里工作。董传龙介绍,主要环志的鸟类包括鹀类、雀类等小型鸟,他每天早晨(zǎochén)四点多就会起床,逐个去(qù)升起环志需要用的粘网,然后再逐个巡护是否(shìfǒu)有需要环志的鸟儿。 “早晨四点多(duō)是鸟觅食的时间,鸟容易上网(wǎng),人不能离太远,每隔20分钟(fēnzhōng)必须巡一次网。必须要注意的是,晚上四点多下班之后,必须得把粘网撤掉。”董传龙介绍说。 环志袋、环志钳、钢尺、一个小型电子秤,还有两沓不同尺寸的(de)环志环,就是董传龙环志鸟的全部“家当”。工作人员手上的力度轻重关乎这些鸟类后续(hòuxù)的生存质量。25年来(niánlái),董传龙早已(zǎoyǐ)练就了轻抓、稳握、不碰伤鸟类的本领。 回到环志站办公室,董传龙还需记录发现鸟的品种、性别、地点、体重、身长(shēncháng)、栖息地、环志环数字信息等内容后,他取出(qǔchū)一个带有独立编号的、只有(zhǐyǒu)黄豆粒大小的环志环,轻柔地给小鸟戴上,再装回环志袋,走到室外(shìwài)放飞。 不(bù)同的鸟类需要不同类型的环(huán)志环。比如,黑龙江省以鹀类、雀类、柳莺类居多,常用的环志环为(huánwèi)A、B、C三种,“小的环就像黄豆粒大小,重量很轻,不影响鸟类的正常生活。” 刻有编码的、不同尺寸的环志环。图片(túpiàn)来源/受访者提供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鸟类迁徙的路径和策略,全球各个(gègè)国家都建设有鸟类环志中心,通过各国(gèguó)间的信息交流、相互配合,研究人员得以(déyǐ)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董传龙介绍,鸟类环志相当于给鸟类颁发一张特殊的“身份证”,鸟类飞到(dào)其他国家被(bèi)发现后,通过环上的编码就(jiù)知道这是从中国飞来的了。 2012年10月28日,青峰(qīngfēng)环志(huánzhì)(huánzhì)站(zhàn)首次回收俄罗斯纳霍德卡2012年10月15日环志的银喉长尾山雀;2004年12月24日,瑞典环志站回收到青峰环志站2003年3月22日环志的一只白腰朱顶雀……翻看青峰环志站的工作记录,25年的时间里,青峰环志站回收异地、异国(yìguó)环志鸟类数十只,异地异国也回收到青峰环志站的近(jìn)百只鸟类。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niándǐ),全国共(gòng)114家单位参与鸟类(niǎolèi)环志(huánzhì)工作,累计环志鸟类845种400万余只。仅青峰环志站就共计环志监测鸟类168种73万余只,环志监测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多次改写(gǎixiě)了黑龙江省鸟类新纪录,同时也改写了黑龙江省鸟类种类的数量记录。 青峰环志站是如何做到的?董传龙表示,青峰环志站环志监测量始终位居全国首位,这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我们这里林鸟特别的多。”青峰林场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xīyà)迁徙通道上,是东南亚、南亚地区以及我国(wǒguó)南方越冬候鸟春季迁徙的重要(zhòngyào)迁徙停歇地之一。黑龙江广袤的森林(sēnlín)、湿地(shīdì)和草原,为鸟类提供了丰富良好的各类栖息地,每年春秋季节途经黑龙江的迁徙鸟类数量达数千万只(zhǐ)。同时,25年来,环志站工作(gōngzuò)人员们始终在日复一日地开展工作。 董传龙说:“环志工作一项(yīxiàng)耗时长、见效慢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是很有意义,大量的环志记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zhīchí)。” 今年,青峰鸟类保护环志站将给8只大中型猛禽带上定位(dìngwèi)追踪系统,方便科研人员进一步(jìnyíbù)了解这个地区猛禽的生活习性等(děng)信息,观测环境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给鸟儿戴“身份证”!25年,他们守护73余万只鸟类迁徙密码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